-
19世紀中期至後期法國製弓大師 Francois Nicolas Voirin (1833-1885) 的一生以及對後代的影響
刊登日期:2014/02/12 -
歷史上,在主流的製弓世界裡,Francois Nicolas Voirin (以下簡稱Voirin),這位法國製弓大師,享有「承先啟後」、關鍵性的歷史地位。從西元1880年之後,一直到現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一位製弓師不受其影響。在他還活著當時,不少人就已經封他為「現代Tourte」,在19世紀後半,他的聲譽無人能及,可見多受到世人的尊崇與讚賞。
我們大家都知道Francois Tourte(1747-1835)是歷史上排名第一的製弓大師,可惜今天在國際市場上,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不停地被使用,所以我們很難看到一支「真正好」、「後期」的Tourte弓,假的倒是很多,我個人則開玩笑稱那些假的Tourte弓為「吐血」(音有點接近);真正的Tourte弓,如果又是後期所製,健康狀態良好,通常一支弓在市場上就已經超過30萬美金(約新台幣900萬以上)!大家一定搞不懂,才那麼一根「木棍」而已,為什麼那麼貴?其實一流的法國老弓,它的價值並不是在於「好不好拉」,而是在弓本身發出來的「音色」超棒!尤其拉在古老一流的義大利名琴,聲音更是明顯。
當今許多學音樂的,由於大都買不起昂貴的古老名琴,退而求其次使用新琴,拉琴也習慣用「壓」的(因為新琴木頭、聲音都還未成熟,不「壓」就拉不出聲音來),然而另一方面,許多法國老弓都「超軟」,很難去「壓」它,反而只有一些近代二、三流新弓或是較沒有價值的德國老弓有夠「硬」,可以壓,這也造成了社會上一般人被誤導。尤其一些自認「自己懂」的業餘提琴愛好者,一方面被賣新琴、新弓的琴商,以及「市場炒作」式的洗腦;或者自己不具備足夠的判斷力,「太陽底下沒新鮮事」!以為現代弓比老弓好;誠然,有些現代製弓師是相當優秀的,但是到目前為止,超過九成的音樂家,在差不多同樣的價錢範圍內,還是以古老法國弓為首選,這沒什麼好爭論的,看事實就好了。誠實而言,好的琴是不應該用弓去壓的,拉琴應該是flow(拉),而不是push(壓)。這也就是為什麼古老、法國「軟」弓,一般普通人都不曉得如何使用(因為需要時間適應與學習),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音樂家到最後也都會選擇使用軟弓,「愈拉愈軟」,本人就是一個例子。
我為什麼前面要說得「這麼多」,好像和本篇文章的主角Voirin沒什麼關係的話呢?其實它們之間是有關連的。Voirin是歷史上第一個突破古老既有的製弓弓桿的形狀(尤其是弓頭以降),在當時可說是「革命性」的,在他之前(比如 Dominique Peccatte),弓桿從弓尖(tip)是一直「持平」直到「中弓」位置才有「彎曲度」(curve)。然而,Voirin所製的弓彎曲度是馬上在弓尖後就直接慢慢彎曲,不僅在弓桿本身的張力,以及視覺上,都是一種完美的協調(請見下圖Voirin與Dominique Peccatte所製之弓的比較)。直到今天,絕大多數的製弓師(除了少數複製比Voirin更早期的製弓大師的弓)都是依據此「規則」來製弓,所以他的影響當然是很巨大的。
Voirin於1833年10月1日出生於法國的「製弓聖地」Mirecourt,從12歲還是小孩子時就已經開始學習製弓技術。22歲時(1855年)加入當時世界最著名的巴黎J.B. Vuillaume製弓工作室,J.B. Vuillaume對他極為照顧,在當時最先他受到Simon這位製弓大師很深的影響(尤其是弓頭的形狀),在那裡15年工作的時間內,他大部份都使用J.B. Vuillaume工作室裏的模型(尤其是Frog馬尾庫以及弓桿尾部的「溝槽」形狀)。他所製作的每一支弓,幾乎都可以用「完美」來比喻,就像一位高貴優雅的「尊夫人」!(通常大家喜歡把他所作的弓尖形狀定位為比較「女性」的「橢圓瘦長型」,以別於一般人認為較為「男性方型」弓尖的Dominique Peccatte所製作的弓)
著名的Millant-Raffin這本書中也提到,Voirin教了不少學徒,像是Francois Peccatte的兒子Charles Peccatte、還有Claude Charles Husson等等。他在1859年結婚,生了三個女兒,接下來在1870年離開了J.B. Vuillaume工作室,自立門戶,我個人認為,這才真正開啟了他的製弓「黃金時期」。在這時候,他更用心思考了製弓的過程與模式,比如弓頭不要像先前那麼「肥厚」。隨著時間的演進,弓頭「愈削愈薄」,但也更漂亮與成熟,其實那就是一種個人色彩心境的和諧,這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藝術哲學」,是自發性的。
從1870到1885年 Voirin 逝世為止,短短15年的黃金時期,他的製弓數量大量增加,在1872年Louis Thomassin(他一直待在Voirin的工作室直到Voirin過世為止)、以及1876年著名的Joseph Alfred Lamy加入他的「工作團隊」,儼然是當時的黃金組合,尤其Lamy和Voirin在這段時間所「合製」的漂亮弓,一直受到世人所喜愛。敝人近30年來見過約300多支Voirin弓,所以他們所合製的弓,我一眼就可看出來。尤其有一次在上世紀最著名的琴商Jacques Francais那邊,一口氣看了三箱(36支)全新、不同時期的漂亮Voirin弓,印象深刻, 可惜當時沒有錢買;通常重量較輕的Voirin弓,弓桿顏色都較淡,且大部份是八角型,這些弓也都偏軟,但有些聲音超棒!
歷史上許多一流音樂家使用Voirin弓,最著名的當然屬易沙意(Eugene Ysaye),以及法國小提琴家提博(Jacques Thibaud)、小提琴大師艾爾曼(Mischa Elman)、傳奇大提琴家費爾曼(Emanuel Feuermann)、當代著名小提琴家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以及穆洛娃(Viktoria Mullova)等等。美國「音樂教父」史坦(Isaac Stern)生前也擁有不少漂亮的,包括Voirin鑲金象牙等等小提琴名弓;20多年前本人有機會買到這些名弓(都是Jacques Francais的個人收藏品),但當時還是窮學生,生活拮据,只能看著它們流口水。這些弓後來在Francais過世後,他的遺孀全部賣給了美國最富盛名的名弓鑑定專家、也是我的好友Isaac Salchow。我曾經多次請他割愛,但他仍然無動於衷,反而笑著對我說:「我還在等你死後和你女兒連絡去「搜括」你的所有名弓呢!」真是有夠「夭壽」!(台語)
儘管如此,我們公司目前仍然擁有極為稀有、最頂級的Voirin大提琴鑲金玳瑁弓,「更為稀有」的Voirin中提琴弓(30年來我才看過4把),還有幾把這位大師所製作的「狀態如新」小提琴弓等等,都是製於1880年左右的「全盛時期」(有一支「極為漂亮」的Voirin大提琴弓賣到香港去了,到現在我都還會夢到這支弓)。而公司多年來也經手過數十把Voirin名弓,顧客也都相當滿意,來買過Voirin名弓的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及收藏家,如美國明尼蘇達交響樂團、克里夫蘭交響樂團、達拉斯交響樂團的團員…等等。雖然Voirin只活了51歲,但他對於後代(尤其是早期的Eugene Sartory)任何一位製弓大師的影響,的確令人無法想像,可見當時同行一定把他當作「弓神」在膜拜。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他中風過世後的五年內,有人傳說他的遺孀還繼續請Louis Thomassin使用Voirin的烙印製作弓來賣(根據Louis Gillet的書上所寫,說是為了經濟上的原因,我個人則持「強烈懷疑」的態度),還有說到這位寡婦會拿Joseph Alfred Lamy和Charles Nicolas Bazin他們所製作的弓,刻上她先生的名字來賣,小弟本人仍然不太相信這種說法,「眼見為憑」!倒是我有看到不少C. N. Bazin的弓刻上Voirin的烙印,個人覺得應該是C. N. Bazin自己或者是別的「有心人士」,想賣更高(Voirin)的價錢才這樣做。這和有些製琴師會在小提琴裡面貼上假標籤,「誤導大眾」,希望能夠賣更高價錢的「心態」是一樣的。至於Voirin的夫人,我個人倒是持較正面的看法。
今天,Voirin在製弓世界裡早已擁有屹立不搖的地位,而要辨認一支Voirin的弓,以我多年的經驗,應該是不難;誠然,「鑑定弓」的學問很大,比「鑑定琴」難多了(許多琴商對它也只能「望而卻步」),但是只要對弓有熱愛,會發自內心去喜歡與欣賞(其實這些東西都相當有人性的),把它當「藝術品」來看待,同時也能體驗人類思想的轉變與歷史傳承的過程,我想,「愛弓」的人都應該和我一樣,想到這些「寶藏」,心裡就會油然發起一絲微笑吧!
-
- 由弓尖及弓桿來看兩位法國製弓大師 Dominique Peccatte(上圖)以及 F. N. Voirin(下圖) 所製作的弓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