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處理中,請稍後!

偉大的作曲家 - 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不為人知的一面


刊登日期:2014/01/26

如果我們今天以歷史上古典音樂最重要的作曲家,按照先後順序來排名,大家一定馬上就會說:「巴哈、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and so on等等…」我想九成九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一定和我的看法會一致吧!誠實而言,古典音樂的曲目要是少了布拉姆斯這位「巨擘」,就像地球上少了「美洲大陸」這一大塊土地!

上個週末我們樂團(辛辛那提交響樂團)才和法國名鋼琴家葛莉茉(Hélène Grimaud)演完三場膾炙人口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位長的很漂亮(雖然已經45歲)、充滿氣質的美女鋼琴家,曾多次和我們樂團合作,也曾一齊巡迴歐洲各國演奏三個星期(當時她彈的是貝多芬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她彈琴的特色是「不會出錯、音樂架構完整、待人客氣」的「內行」一流鋼琴家。事實上她人住在美國紐約,也是先在美國闖出了名後,名聲才傳遍全世界的。美國其實也就是目前古典音樂最大的市場,如果你能在美國出了名,遲早全世界都會知道,因為美國市場很大,且是「全面性」的(就像好萊塢的電影,全世界都在演)。在歐洲則只有幾個「點」,所以通常在歐洲活躍的音樂家,如果沒到美國「闖天下」,人家是不會知道你的。

今天大家對於照片中布拉姆斯的印象,總是留著一口大鬍子,中年發福,看起來很serious(嚴肅)的樣子;但其實他在創作完成「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當年才25歲而已呢(作品15號)!而且長得英俊又瀟灑(網路上還有可以點Brahms Hot的標題,大家可來「端詳」他年輕時的多張照片)。一般學音樂的,通常「音樂性成熟度」在25歲時才真正開始發展,而這位老兄,除了長得帥,連這首年輕時所作的「大曲子」,曲式架構竟然是這麼完美與成熟,好像歷經滄桑的五十多歲人寫出來的。尤其是第二樂章慢板,令人百聽不厭,當你人生失意或者「失戀」、「看破人生」、depress憂鬱時,聽了都會想哭。所以我奉勸各位,心情好的時候千萬別聽這個樂章!由此可見,他算是極為「早熟」、「天才」型的一代宗師。

在歐美,一流職業演奏家演奏會只要排上布拉姆斯的曲目,通常都會是「票房」的保證。尤其以自身是音樂家的我,個人認為他對於各種樂器本身的了解,令人讚嘆!比如他那三首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任何小提琴家都會覺得是「極限挑戰」!這三首「重量級」的小提琴曲目(奇怪!我好像很少聽到台灣學小提琴的學生在研究、學這些曲子),尤其是第三號奏鳴曲,開頭的第一樂章充滿神秘的哲學色彩,和聲的變化、樂句指法,以及運弓的控制力,讓小提琴家們「又愛又怕」(最好的錄音是歐依斯特拉夫(David Oistrakh)和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的現場音樂會錄音-Angel唱片,他們的演出幾乎可以用「上帝」來比喻)!而他的「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更是任何一位同行音樂家的「終結者」。這首可說是市面上最多錄音之一的協奏曲,只有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可與之抗衡(我猜不少音樂班家長看到這裡,一定會開始要求老師讓他的小孩拉這首「大曲子」了)。俗話說,在台上演奏這個「大作」-「不拉不死 (「布拉姆斯」諧音),一拉就死」,有夠刺激吧!所以我們可以說,任何一位小提琴獨奏家如果在演奏布拉姆斯的協奏曲和奏鳴曲時,無法表現出個人的特色,那他(她)是無法在古典音樂圈長久立足的。

我們現在來舉例「整理」一下他「一大串」有名的大作吧!前面提到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另一首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可說是鋼琴獨奏和「交響曲」的組合。複雜的曲式架構,對於獨奏家和樂團來說,都是一大考驗,「有夠難的」!尤其第一號的第三樂章第二小提琴部份,在第238小節接下來的35個小節,是歐美各大樂團招考第二小提琴團員的「必考曲目」。布拉姆斯所作的四首交響曲,除了是大家公認最重要的交響曲,同時也是各大樂團「必考」的重要曲目(尤其是第四號,當年我考「辛辛那提交響樂團」時則是指定第二號交響曲)。還有各位有「雄心大志」,想考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家,千萬別漏掉了第一號交響曲第二樂章慢板最後的「獨奏部份」,記得要「拼命思考」、「苦練」喔!而且,在台上只要演奏任何一首布拉姆斯交響曲,都會讓我們每個團員、觀眾,拉的和聽的都興奮得不得了,因為旋律實在太美了!除了兩首鋼琴協奏曲、鋼琴奏鳴曲,另外op.76、79、116、117、118、119的鋼琴曲(有些我自己彈過),也是古典音樂鋼琴獨奏曲目的「精品」,好聽的不得了!他的「小夜曲」(serenade,對學管樂的「音色控制」是一大挑戰)、「大學慶典序曲」(主題是「慈母手中線」…)、「搖籃曲」等等小品,都是大家口中哼得出來的旋律。布拉姆斯的室內樂,更是眾多音樂家的最愛曲目,尤其是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三重奏,目前演奏最好的仍然是半世紀以前的錄音,由海飛茲、魯賓斯坦、皮提亞高夫斯基三人(RCA唱片)所合作,無人能超越。另外,還有他所寫的合唱曲「德意志安魂曲」,聆聽後真的會讓人覺得德國「真的很偉大」(最好的唱片版本是貝姆指揮的DG錄音)!我在念「新英格蘭音樂院」時,也學過布拉姆斯的「豎笛弦樂五重奏」,當時還年輕,現在每當聽這首曲子時,確實能勾起過去的種種回憶,真的是「往事不堪回首」啊!(呵呵!)最後我們再舉「藝術歌曲選粹」部份,有沒有人聽過舒瓦茲柯芙(Schwarzkopf)和伯恩斯坦(Bernstein, 鋼琴)灌的那張布拉姆斯現場獨唱會唱片?聽了令人陶醉動容,好美啊!

接下來談談眾多一流音樂家來和我們樂團合作的這首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他們的一些「鮮事」;許多我的同事喜歡彼得.塞爾金(Peter Serkin)內在、謙虛、有教養的演奏方式,而我個人則喜歡魯普(Radu Lupu)和費爾茲曼(Vladimir Feltsman)那種「自發性、天才型」的彈法,尤其是魯普(Radu Lupu)的音色,以現在還活著的鋼琴家而言,「無人能出其右」(我的特別助理一直鼓吹我們公司邀請他前來台灣演奏,不要每次只讓他應邀到日本開音樂會)。而一些「老」團員,則懷念魯賓斯坦(Rubinstein)、霍洛維茲(Horowitz)、以及音樂性最豐富的阿勞(Claudio Arrau)…等等。至於他的小提琴協奏曲,拉得好的小提琴家可說是「族繁不及備載」,這首最多人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老到掉牙」、「經歷過」的同事就會告訴你,密爾斯坦(Milstein)最有個性與風格(他們說每次當他演出前,總是會拿著琴在後台快步走來走去,緊張得不得了,但只要一到台上,就如魚得水,棒得沒話說,真是天生適合在舞台上過日子的)。大衛.歐依斯特拉夫(David Oistrakh)則是充滿人性光輝,有著極為溫暖音色的演奏風格。小提琴家謝霖(Henryk Szeryng)則是屬於「模範生」型的,「音絕對不會不準,也不會拉錯」;這位大師嗜酒成性,每次當他上台走過第一小提琴團員時,身上都是酒臭味。最令人驚奇的是,一向很「酷」(cool),不茍言笑的俄國小提琴家柯岡(Leonid Kogan),拉起這個曲子時,可是全身上下晃動,熱情得不得了呢!可見他的「不茍言笑」應該是裝出來的(任何一位音樂家,我們很容易可以從他(她)的演奏方式、風格判斷出他(她)的個性,假不了的!)。可能是共產國家體制的關係吧!「只能聽不能說」。還有我個人的經驗,除了齊瑪曼(Frank Peter Zimmermann)令人「嘆為觀止」的詮釋外,十多年前和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排練這首曲子時,有過那麼一次他的獨奏讓全體團員像「看到上帝」一樣的偉大,但可惜僅只一次…。說了這麼多,忘了提到,喔!那,海飛茲(Jascha Heifetz)呢??「眾口鑠金」,「只得」承認,雖然這位小提琴世紀大師生前過得並不快樂,也不喜歡自己,和女人的關係又搞得亂糟糟,但是海飛茲就是海飛茲,X!(抱歉,這個字不能寫)還是他最棒啦!

大家也許會納悶,怎麼這位鄭XX(我啦)能「講」這麼多(至於是不是「真懂」,就讓各位去評論吧!),當然,除了個人多年的「社會歷練」之外,其實從年輕念大學時我就瘋狂的收集唱片(LP),當時可說是「教一個小時家教買一張原版唱片」。多年下來也收藏了近萬張LP唱片;這些唱片後來也運到美國,每次搬家時,這些唱片最令我頭痛,當然這些豐富的唱片收藏也會影響我,讓我和「一般學音樂的人」不太一樣。

我希望自己,除了做做生意,同時也可一起和大家分享對音樂的理念,這樣人生才有趣。當然,大家都說,布拉姆斯和作曲家舒曼,以及舒曼的太太克拉拉的「三角關係」,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個撲朔迷離的「謎」,舒曼到最後還得了憂鬱症,跳河自殺。然而,各位有沒有認真想過,舒曼是「為了他太太」才落得如此下場,還是…………(布拉姆斯終身未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