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013英國倫敦十月「弦樂器拍賣會」記實
刊登日期:2013/11/15 -
時間過得飛快,在英國倫敦每年舉辦四次(四季都有)、多家的弦樂器拍賣會,讓我們從事這一行業的「樂界友人」又再次同聚一堂,其實,見見這些「老朋友」,快樂的天南地北「亂聊」一通,卻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我一向熱愛倫敦這個城市,美國的紐約和英國的倫敦是地球上兩個本人「最想住」的城市,除了語言(英文)容易溝通以外,紐約這個偉大的城市讓你覺得非常「自由自在」。而倫敦除了自由自在之外,又多了一份「很有氣質文化」的感覺,再加上歷史上長久以來,它一直是弦樂器市場的重鎮,所以20年來,我每年都會造訪倫敦6、7次,而每次都令我流連忘返。
雖然短短三天,就舉辦了「五」個拍賣會,速度有夠嚇人,除了「買」也要「看」,三、四天下來,倒也一共檢視了1200件「貨品」(琴和弓)。除了每天晚上忙完可以好好吃頓飯外,其餘時間都在趕路「趴趴走」。但由於鑑定琴弓是小弟本人「熱愛」的工作,所以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精神抖擻,樂在其中呢!
有趣的是,氣象局預報這三、四天都將是「下大雨」的日子,尤其是第一天(星期日)晚上會有26年來最大的「大風暴」;確實,星期一早上起來看到路旁有些樹木倒塌,風也蠻大的,但習慣每年夏秋兩季不少颱風,來自台灣的我們對「大風雨」其實也不怕,通常不會放在心上。除了星期一的「大風暴」外,最好笑的是,其他幾天天氣反而好的很,豔陽高照,除了溫度有點低(約攝氏12、13度)以外,空氣感覺是很清新舒服的。
和往年一樣,這次拍賣會上都沒看到來自台灣的同行,或認識的華人。我坐星期六晚上「過夜飛機」從美國起飛,星期日一大早到達倫敦和「合夥人」歐陽先生會合(他從台灣出發),就一路「趕」到拍賣會場,短短一天就「檢視」了四個拍賣會的樂器,包括Gardiner Houlgate、Tarisio、Ingles & Hayday、和Brompton’s,另一家Bonhams則時間上不夠,只好隔天再參觀。
我發現,此次倫敦拍賣會有些東西確實很不錯,Houlgate這家小公司一向只有「小東西」,但我卻「超愛逛」他們的,因為主辦人並非「那麼懂」,所以有時候會找到「sleeper」(專家看走眼的好東西)。果然不錯,一支估計800-1200英磅(約新台幣四萬到六萬元)的「德國弓」,被我在紐約的同行好友S先生標到了7500英磅(約37萬台幣),你說德國弓哪有這個「價位」的???!!!同時我也趁機下標了一支絡印著F.N. Voirin A Paris 的「拍賣會認為是一支假的」弓,估計只有500英磅(約新台幣兩萬五千元),但根據我的判斷,其實是一把「真的」Voirin弓,結果「落槌價」果然是 7800 英磅(台幣近四十萬元),超過估價的15倍,有夠刺激吧!其餘的東西,則沒有什麼特別的。
在Houlgate 尚未舉辦結束,英國的網路樂器拍賣會Tarisio也「同時」進行網路競標,一支很漂亮的法國J.B. Vuillaume 1866年小提琴,以163200英磅 (約新台幣八百一十六萬元)結標,如果再加上英國的VAT(稅的一種),事實上已經超過「市價」了,其餘像是兩支鑲金Eugene Sartory 的小提琴弓、中提琴弓也賣得很好,各以三萬六千英磅(約新台幣一百八十萬元)以及三萬五千四百英磅(約新台幣一百七十七萬元)賣掉,尤其是那支中提琴弓,真的是「上品」!標到這個價位,又再次證明「一分錢一分貨」!其他Tarisio拍賣會的東西其實沒讓我印象深刻,一支Charles Peccatte 的大提琴弓我個人認為標得「太貴了」,最後的Amati小提琴,背板一道致命的大裂痕,仍以三十一萬五千七百五十英磅(約新台幣一千五百七十八萬七千五百元)被買走,實在令人不解!使我聯想到,上個月Tarisio在紐約拍賣會的一支Pressenda小提琴,雖然狀況很好,可是我個人「並不喜歡」,結果價格也超過市價,這就是網路拍賣的一些盲點,因為你不知道是誰在跟你競標,有時是相當危險的。
同一天(星期一)第三個拍賣會是下午兩點的Brompton’s樂器拍賣會,老板Peter Horner是我早已認識20年的老朋友。Brompton’s的東西一向很不錯,雖然有些價錢估計略高,有故意「抬高價錢」的嫌疑,但Peter和我一樣,都有「工作狂」的「隱疾」,走遍世界各地找好的樂器,個性和我也頗類似,我們蠻合得來,他的「眼力」也很不錯!像這次一支漂亮的Dominique Peccatte小提琴弓,賣到九萬多英磅(超過新台幣四百五十萬元),一支「極為漂亮」的7/8 Gennaro Gagliano小提琴,也以十一萬英磅(約新台幣五百五十萬元)「被搶到」!這支琴和那支Dominique Peccatte小提琴弓是此次拍賣會的「明星」,也是眾人注目的焦點。其他共有398件琴弓,有許多是沒賣掉(估價太高),不過會後本人也「進場」買到幾樣低於市價的「好貨」(可惜不能和各位分享喔!)。
星期一「就這樣過了一天」!短短六個小時,舉辦了三場拍賣會(忙翻了),隔天的重頭戲就是Ingles & Hayday下午的樂器拍賣會。雖然「只」提供了139樣樂器,但由於Ingles之前是著名Sotheby’s(蘇富比)樂器部門總監長達20年,他在這個行業認識的收藏家、銀行家、投資者,以及各式各樣的人實在太多了,「無人能出其右」,佔盡優勢。尤其他的買家可說是來自「全世界各地」,這個拍賣會吸引了許多說著不同語言的顧客競標,結果一支非常非常漂亮、極為稀有的 Eugene Sartory 所製作鑲金玳瑁早期1900年 Tourte copy展覽會小提琴弓,根據英國網站的報導「被亞洲的私人收藏家標走」(哈哈哈!),締造了Eugene Sartory 小提琴弓的拍賣會「世界新紀錄」(尤其我們擁有眾多的Sartory名弓,應該會很高興才對)。另一支全新、漂亮的鑲金玳瑁1925年世界博覽會展覽Victor Fetique小提琴弓,也以「高價」找到新的買主(^_^)!另一個「明星」是Lorenzo Storioni的中提琴,是很漂亮的精品,雖然尺寸才15吋半(中提琴「標準尺寸」約在16吋),經過眾多的競標,仍然以二十七萬六千英磅(約新台幣一千三百八十萬元)被一位「老美」買走。可見,歷史上主流的精品,「永遠有人搶著要」,弦樂器當然也不例外。我個人認為再過50年左右,Sartory的價錢會和Simon、Henry等法國古老製弓大師一樣價錢。
在Ingles的拍賣會,有一支小提琴家Leila Josefowicz使用過的「有問題琴」,當年被「當做」Guarneri del Gesu(瓜奈里耶穌)賣掉(當初買的人到最後要賣時可謂損失慘重),後來英國著名名琴鑑定專家Charles Beare又說是Michele Angelo Bergonzi,最後終於以十五萬六千英磅(約新台幣七百八十萬元)賣出,本人認為那支琴嘛,「不說也罷」!聲音是蠻好的,但「聲音不代表價值」,所以這也是音樂家在找尋樂器常犯的「通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後第二號,很吸引人的琴頭(我認為是Filius Andrea Guarneri所作),而琴身(面板和背板)是兩位不同作者拼湊起來,但都是歷史上「義大利製琴大師」所製,也以二十六萬四千英磅(約新台幣一千三百二十萬元)被我很熟的同行G先生標走。我在想,雖然琴面板、背板、琴頭為三位不同「義大利製琴大師」所拼裝(當然是「後人」拼裝起來賣的),但這樣的「名琴」本人實在興趣不高。試想,你能告訴客人:「喔!這支琴的面板是G先生、背板是B君、而琴頭則是另一位G大師所拼裝起來的,三位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製琴大師,所以這支琴我們要價只要60萬美金(約新台幣一千八百萬)就好!」你想,有誰會買呢?至少在台灣,目前是不可能!其實如果沒有猜錯,這位同行G先生買這支琴,應該是暫時先「放著」,等到有找到Guarneri的面板和背板(因為琴頭是Guarneri),再「拼裝」起來,以Guarneri的市價高價拋售,到最後這樣,等於在賣三支「名琴」呢?利潤一定很可觀!問題是:客人在哪裡呢???
最後一天星期二則只剩下Bonhams早上十一點的拍賣會,可惜當天我就必須趕回美國(隔天一大早樂團就得上班排練),當然我也詳細的看過所有的「貨品」,也交待歐陽先生,「保守低價」進場標幾樣琴和弓。Bonhams一向是本人來找「看走眼」好東西的地方,不過這次除了90號標到30000英磅(約新台幣150萬元),但估計才三到四千英磅(約新台幣十五萬到二十萬元)的法國弓可說是「跌破大家的眼鏡」,其他好像也沒什麼「讓人驚喜」的好琴、好弓拿來賣。剛才上飛機之前,歐陽先生傳來簡訊「都沒買到」!也好,省點錢!更何況最近除了拍賣會,「境外」(不是拍賣會,而是向其他同行購置)的交易本人也花了不少錢,「快沒子彈了」!希望公司最近會有不錯的「業績」,才能「平衡」一下!
聰明的社會大眾,賢明之士們,國際主流的樂器市場拍賣會是很好玩的,我非常鼓勵大家有空「多來看看」,一定會有不少收穫。各位要投資、「玩」樂器,一定得知道裡面「到底在賣啥膏藥」!自己親自來體驗一下,不要又被不良琴商灌了迷湯,繳了一大堆不該花的「學費」,亂買一通,到最後欲哭無淚。總而言之,「買了什麼(要買到「真」的好東西)」?和「向誰買(找有信譽的好琴商)」?是兩個最重要的「購物原則」!最後,祝大家都能「買」到以後有一天要「賣」時,能讓你「發自內心微笑」的好樂器。